欢迎某某园林艺术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智能产品系列

智能马桶代工 一台智能马桶的别样生意:代工阵痛后 台州品牌寻求突围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4-09-03 22:28:45
  • 点击:8

一台智能马桶的别样生意:代工阵痛后 台州品牌寻求突围

机器声轰鸣的车间里,一台台智能马桶正在玻璃隔间里进行着水管喷淋、自动翻盖、沙袋重压等多个环节的检测,工作人员专心记录着每一项数据变化。远处的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白色的马桶盖随着机器不断向前移动,终端的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过关的产品搬下,并仔细检查,不时用手中的抛光器将盖子再打整光滑。

这是一家智能马桶制造厂的日常场景。

智能马桶,是浙江台州椒江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从1995年开始,当地厂商们就开始涉足这一领域,2015年,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在国内引发热议,台州智能马桶厂商觉得:机会来了。如今,当地智能马桶已牢牢占据着全国40%的市场份额。

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台州智能马桶整机生产企业达50多家,年产量达到250万台,2019年销售额更是达到75亿元。

尽管在发展中遭遇品牌欠缺、一度沦为代工等尴尬处境,但不甘心止步于此的智能马桶厂商们开始寻求突破。“产业在中国真正爆发的时间应该是在2025年,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积累。”当地一位资深从业人士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只要突破了困难,就是光明的未来。”

台州“马桶往事”:上世纪90年代把智能马桶带回中国

星星便洁宝工厂园区里,一箱箱智能马桶整齐地堆放在仓库,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货物装载上一旁的卡车。几分钟后,这些智能马桶将发往全国各地。

黄朝阳每次路过时,总会停下来看上几分钟。这是他自2015年加入公司后的习惯,“从最初很长时间才能装满一车,到如今每天都能发出上千件货品,内心总会生出成就感。”

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智能马桶正逐步走向大众市场。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马桶市场规模爆发性增长,2020年中国智能马桶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

作为国内最早生产智能马桶的浙江台州,自然也成为市场所关注的焦点。

6月3日,贝壳财经记者在当地一家智能马桶专卖店看到,店铺里摆放着十余款造型、功能各有不同的智能马桶,价格从两三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正在店里选购的李可(化名)告诉记者,几天前他在酒店感受了智能马桶的便捷后,当即决定买一台回家。

“除了在坐垫舒适度、使用便捷度上领先传统马桶外,智能马桶更能通过其中的仪器精准获取使用者健康数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称,“台州人经过20多年的研发,终于让马桶真正‘智能’起来。”

和智能马桶的渊源,要追溯到20多年前。

1995年,一位名叫金建国的台州商人在无意间接触到智能马桶盖后,迅速被这款先进的产品所吸引。很快,他拉上一帮技术人员,从日本买回智能马桶盖,将其拆开逐一对每个零件研究,对比着自主研发出电子部件,生产出国内第一款智能马桶盖。

但产品上市后却少有人问津。彼时国内家庭卫生间以蹲坑为主,马桶普及率尚低,更何况智能马桶。但金建国坚持看好这一市场,与当地星星集团进行合作,在1998年成立了星星便洁宝公司,并在2003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台一体化多功能智能马桶。

这款产品在当地迅速刮起智能马桶制造热潮。当地无数传统厂商涌入这一行业。对外界事物有着敏锐预判的台州人笃定只要待以时日,智能马桶必然会引爆市场。

“当时在日本感受到智能马桶后就特别兴奋,觉得这是未来家庭必需品。回国后知道有厂商已经涉足这一领域,自然不愿落后。”在2007年进场的西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日志,曾花了一年时间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无水箱智能马桶,“虽然当时国内接受度不高,但大家都坚信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就好。”

然而现实给了厂商们沉重的打击。智能马桶在多年内难以普及,不少企业陷入惨淡经营的困境,也有厂商中途遗憾离场,便洁宝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谁也不知道行业会在什么时候爆发,就纯耗着。”创建于2011年的杜马卫浴有限公司负责人阮晨航回忆称,“前三年先后投入2500万元都得不到任何回报。但如果项目叫停,也不甘心。”

拐点终于在2015年到来。那一年,吴晓波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让智能马桶盖在国内市场引发热议,台州智能马桶厂商也松了口气:机会来了。

竞赛:难得的曙光必须抓住

贝壳财经记者进入当地一家智能马桶制造车间,一台台智能马桶正在玻璃隔间里进行着水管喷淋、自动翻盖、沙袋重压等多个环节的检测,工作人员正在记录着每一项数据变化。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智能马桶最重要的是坐便圈。为了检测其耐久度,实验室里安装了重量为500公斤的测压仪器,对马桶不同方位反复施压。“每台马桶出厂前都会经历6.5万次测试。以一个家庭每天使用10次计算,马桶可以用20年。”工作人员介绍。

国内第一台无水箱智能马桶的诞生,让西马公司在业内站稳脚跟,在不断接到来自全国经销商发来的订单时,刘日志却隐隐发现,随着国内同行的增多,产品款式也开始趋于同质化。

一次,一位朋友在听了智能马桶功能讲解后,无意发出“也不是特别智能”的感叹。这让刘日志坚定了要赋予智能马桶更多科技含量,以差异化抢市场的决心。

他连续投资数千万元修建生产车间,扩大工厂规模,并邀请日本、韩国等智能马桶较发达国家的工程师,组成一支有50多位海内外专家的研发团队,陆续研发出雷达波感应、手机遥控、瞬间智能加热等智能技术。“要想抢占市场,必须自身品质、技术过硬。”刘日志说。

难得的行业曙光必须抓住。有着同样想法的台州厂商们纷纷加大筹码,摒弃传统老旧落后的模式,重新布局建设新的工厂和生产线。

彼时刚从松下集团离职,加入便洁宝公司的黄朝阳发现,尽管公司经过多年积淀,在业内稳坐一哥位置,但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缺陷。要想破局,就需要对老旧的制度进行改革。黄朝阳用了两年时间将自己在松下公司所积累的经验引进,对公司研发、生产等环节逐一重建。

此前大家的习惯是,在智能马桶整机组装完成后再进行检测,这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需要将马桶拆机逐一重检,无形中浪费时间和效率。黄朝阳果断决定:必须从每个零件开始检查,确定合格后再进行整机装配。

这一决定在工厂引来不少反对的声音,但数据验证了黄朝阳的决定。多次对比后,工人们发现新方法确实比传统模式更节省时间,也更有效提升产品品质。

6月5日,记者在实验室里看到,电路板在80度至零下40度的极端温度下反复测试,马桶在通电情况下反复全身喷淋,坐便圈也不断重复着翻转、承压等测试。每款产品必须通过57项测试后才能被允许出厂销售。

在进行市调时,黄朝阳发现消费者或多或少都有过被马桶水溅过的遭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意在马桶内部盆腔设置了发泡装置,以起到防溅和便于冲洗等效果。

这一系列产品上市后立即被消费者认可。“以前总担心水溅上来,但现在没有这个忧虑。从心理上都舒服了很多。”李可说。

代工阵痛:不可把握的命运

6月,骄阳似火。老韩(化名)在自己经营的小型智能马桶工厂里走来走去,他无暇顾及额头上流淌的汗水,内心焦虑不安。

一个小时前,和自己合作多年的品牌商打来电话告诉他,由其所代工生产的智能马桶价格需要再次调整。这让老韩犯了难:这已是对方近年来第三次要求降价,利润已经几乎被压到不到10%。

气愤的老韩原本想直接回绝,但又担心,如果真不再合作,工厂未来又该如何?

台州智能马桶行业爆发的另一面,是当地产业除了几家巨头外,更多的企业是规模偏小,缺乏研发技术,在无力和同行竞争之下,只能踏上给其他品牌代工的道路。

“国内智能马桶大致可分为以九牧、箭牌为代表的卫浴厂商;松下、美的等有着较强的品牌实力和渠道优势的传统家电厂商;以及专门生产智能马桶的企业三大阵营。”黄朝阳告诉记者,“前两类进场时间较晚,为了避免研发时间长而错失市场,多数在初期会选择贴牌代工。”

老韩的工厂正是以代工为主,他先后和两三家品牌进行合作,每年的产量取决于对方的订单量。尽管获取了不错的收入,但命脉被他人掌控,让他隐隐不安。

越来越多的同行也在代工领域寻找着机会。老韩很快发现订单越来越少,打听后才发现,有同行通过更低的价格抢走了生意。而算准老韩心理的合作商也开始不断压价,利润不断被缩减。而且款项也从月结逐渐变为季结,甚至不时出现拖账的情况。

“一旦拖久了,很可能直接将公司拖死。”老韩说,“但也不敢过分催促,担心他们不再给你订单。”

据当地媒体报道,代工仍为各智能马桶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少的占比三四成,多的甚至超八成。

“我们的产品线除了六成是做自己的品牌外,另外四成也是在做代工。”刘日志毫不讳言,“但现在随着公司知名度逐渐提升,代工方面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至少能够选择合作伙伴,而不是一味被迫接受对方的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智能马桶品牌的缺失,使得当地尽管占据国内智能马桶市场近40%的份额,却逐渐沦为代工集散地。

厂商们心里清楚,代工并非长久之计。

“尽管台州有着智能马桶先发优势,但却因为品牌原因,没有形成竞争壁垒。”黄朝阳无奈表示,“再不作出改变,势必会成为整个台州智能马桶产业的危机。”

要想真正摆脱代工危机,需要打造自主品牌。而这对于当地厂商们,是另一个更大的挑战。

破局:把品牌打出去

品牌打造,是当地智能马桶圈人无法回避的大势。

TOTO、松下等海外品牌虎视眈眈,潮州、厦门等地区马桶产业同样崛起,台州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但做自主品牌,并不轻松。马桶本来就是一个小众行业,智能马桶又是其中的小分支,国内消费者购买时更倾向于海外品牌,想打出名气实非易事。

“此前曾尝试过品牌宣传,但以失败告终。”阮晨航印象深刻,2018年,公司曾花800多万元在央视多个频道投放广告,同时在全国近20个城市开设直营店,期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撬开市场。但短短三个月便停止了广告。“智能马桶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而他们对电视节目早已失去兴趣,广告投放效果微乎其微。而线下直营店更是因为销售单一品类,少有人问津。不得已之下,最终在一年租期结束后就匆匆关停。”

以前重金砸电视广告的粗放手段在如今信息碎片化时代显然不够用,过多分散的渠道让马桶商们发现,根本抓不准年轻人的喜好。

便洁宝同样在品牌推广上屡屡受挫,“此前做过多次品牌尝试,但效果并不好。”黄朝阳无奈地说。

西马公司也曾力推自主品牌,刘日志曾尝试和多家线下代理商进行合作。但同样发现,比起其他覆盖全套的卫浴品牌,单一品类的智能马桶无论在招商还是销售方面,难度都大得多。

而对于业内其他从业者而言,当地大厂商都在这一领域失败,“如果我们重金砸品牌,估计死几次都不够。”当地一位厂商表示。

必须另辟蹊径。如今西马、杜马等品牌开始选择和华住、亚朵等酒店合作,希望通过将智能马桶植入酒店卫生间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智能马桶的便捷,同时也记住自己的品牌。

2019年10月,上海一家酒店负责人找到阮晨航,计划在其酒店安装100台智能马桶。

“当地经销商开出的报价是2700元,但对方坚持只以2000元进货。一方面我们希望拿下这个难得的机会,一方面也要保证经销商利润。”几经考虑后,阮晨航最终决定按照每台2000元的价格将智能马桶供给酒店,然后再单独补贴7万元给经销商。“2000元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没有利润。这意味着这次合作亏损了7万元。”

但这次获得了和酒店合作的机会。2021年3月,酒店负责人带着朋友主动找上门来,同时带来的是一份200台智能马桶的订单合同。

通过这一模式,杜马卫浴和国内近20家酒店达成合作。“其实利润并不大,每台就在100元上下,而且每家酒店订单大多在100台,总利润也就20万元。”阮晨航说。

但获得酒店认可的意义远非眼前的利润,阮晨航需要的是产品被更多消费者熟知。

“至少,能把品牌以这种方式打出去。”阮晨航说。

只要突破了困难,就是光明的未来

挖掘机轰鸣地运行着,装满石料的卡车进进出出,工人们步伐急促地在工地上劳作,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智能马桶小镇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贝壳财经记者在路边指示牌上看到,这个动工于2018年的智能马桶小镇占地约为5478亩,集综合服务大楼、创意设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覆盖了高端整机、核心配套、智慧物流等涉及智能马桶生产、运输各环节的产业链。

“以前台州市智能马桶企业分布各个片区,而小镇能把工厂集中起来,使得产业更为集中。而且还招引了其他配套产业,让产区优势更加明显。”6月4日,台州智能马桶综合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事实上,台州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智能马桶产业。近5年时间里,相继成立全国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国家级智能马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智能马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多个产业孵化项目。

在过去,品质一度是台州智能马桶大多数厂商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台州智能马桶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仅为12.5%。2017年,《台州市智能马桶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的出台,让智能马桶厂商们有了对照方向,也让台州智能马桶品质得以迅速提升。

“品质以2017年为分水岭,之前一直是比较粗放的生产,欠缺技术核心。而在2017年后,品质和达标率得以大规模提升。”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工作人员说。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坐便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公布,台州智能马桶连续两年国抽合格率100%。

除了重塑行业标准外,台州智能马桶行业也开始和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合作成立智能马桶研究院,就产品材质、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发。

“之前智能马桶盖和坐便圈主要由传统工艺制造,需要电镀等环节,容易产生很多污染。我们研发的新材料能免去电镀工艺,在保证光泽、亮度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细菌的滋生。”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材料所高级工程师周伯昕表示,“同时也开始尝试研发高端塑料去替换传统陶瓷材料,以帮助厂商降低对外采购原材料的成本。”

二十多年的发展,让智能马桶产业规模逐渐壮大。据公开数据显示,如今台州智能马桶整机生产企业达50多家,年产量达到250万台,占据国内智能马桶市场50%的份额,2019年销售额更是达到75亿元。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看准这一产业的厂商依然跃跃欲试。“最早国内智能马桶普及率不足1%,现在已达到5%,证明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未来消费者接受度的提升,相信普及率会达到更高。”一位厂商如是说。

“从智能马桶盖在日本和韩国等地的发展阶段来看,产业在中国真正爆发的时间应该是在2025年,如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积累。”刘日志对行业未来信心十足,“就像2015年前那样,只要突破了困难,就是光明的未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贾宁

了不起!这款与京东自有品牌合作的智能马桶,刷新对国产认知

国产智能马桶的崛起让国人不再为日本马桶盖疯狂,也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制造由量到质的转变。在业界耕耘多年的深圳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格米特”)是国内三大智能马桶代工厂之一。十多年内,搭建起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核心技术专利数量行业领先。

早在2018年,麦格米特与京东自有品牌京造合作推出的一款智能马桶盖上线一月卖出超万台。双方此后又推出智能马桶,同样热销。京东11.11数据显示,开门红28小时,京东京造与麦格米特合作的黑鲸系列智能马桶,总成交额环比今年京东618增长超140%。

电商自有品牌朝上游渗透后,参与到研发、设计、售后等各环节,与中国制造工厂一起将越来越多高性价比产品推到聚光灯下。成立近5年的京东京造在消费者和工厂之间搭建桥梁,为懂生产不懂需求和营销的中国制造业带来新发展机会。

帮制造工厂链接消费端

智能马桶盖最火的2015年,国人热衷于花高价从日本背马桶盖回国。“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度成为当年热点话题,却鲜少有人知道中国工厂同样能生产智能马桶盖。

成立于2003年的麦格米特,于2010年正式进入智能马桶行业,最初生产马桶零部件,两年后可自主生产智能马桶整机。麦格米特营销总经理陈亮记得,财经作家吴晓波关于智能马桶盖的文章带热智能马桶盖,并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但也引发业内关于中国制造转型和出路的大讨论。

一直为国际、国内卫浴品牌代工的麦格米特也在思考转型。坚持研发投入之下,麦格米特技术和生产能力表现突出,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2018年开始向国外出口智能马桶。但埋头生产的他们一般按B端客户需求提供相应产品,一直没找到了解消费端需求入口。

同一时间段内,即2015年至2018年间,有着电商或互联网基因的自有品牌扎堆出现,网易严选、京东京造、小米有品等相继面世。本地大量的优质供应链制造商是自有品牌兴起的原因之一。原本做外贸的中国工厂转型为国内优质企业生产商品,自有品牌数量随之增多。另一方面,零售电商企业延伸至上游,整合自身资源改造供应链,缩短开发链路,为用户提供差异化、高性价比产品。京东京造的特色则更加明显,因为深度链接海量用户,京东可以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让制造商“有的放矢”。

需求互补的双方快速达成合作。2018年,麦格米特与上线不久的京东京造推出一款智能马桶盖。今年5月又上线智能马桶一体机,短短数月,销量超出工厂预期。双方分工明确,工厂专心生产高性价比产品,京东京造负责洞察用户需求、精准营销,并提供安装、售后、物流等服务。

向“中国质造”迈进

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则构成了产业的一个个重要“生命细胞”。长久以来,品牌生动鲜活地在“前台”演出,工厂则在产业带“后台”默默耕耘,寻找发展的方向。

整体来看,这些发展难题主要体现在三点:懂生产不懂销售、懂技术不懂需求、懂产能不懂品控。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王笑松认为,单独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设计能力、产能规模,都不能代表制造实力。

更懂市场的品牌或企业主体,如何助力上游懂生产的工厂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质造”?围绕产业合作,京东自有品牌致力和产业带工厂打造一种新型伙伴关系,通过“你做工厂,我做市场”的分工定位,让优秀制造企业专心做生产,其他部分由京东自有品牌来补足和服务。

首先,京东自有品牌通过C2M模式深度参与产品研发与设计,帮助工厂大幅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提高新品的存活率。其次,京东自有品牌以直连产销的极短链路,助力工厂效率不断提升。第三,京东自有品牌还承诺为合作工厂提供严格的“刚兑”保证,遵循“不退货”“不延迟付款”“不让供应商亏钱”的“三不原则”。

王笑松认为,京东自有品牌与工厂的合作从交易模式变成共生模式后,在供应商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们实现能力进阶。“也希望工厂伙伴能够快速了解我们的用户需求,和京东自有品牌一起成长。”

打造产业带示范工厂

目前,京东自有品牌已成为京东链接上游生产和下游消费的重要桥梁,不断推动优质产能和消费升级正向循环,并在未来携手产业带优质工厂,将供应链打造成价值链,助力大国制造向大国质造迈进。

今年双十一,京东自有品牌启动产业带“百大质造工厂计划”,针对当下产业带工厂的痛点,京东自有品牌将整合京东集团的资源和能力,为其提供涵盖数据洞察、新品开发、产品质控、数字化转型等定制化支持方案。

未来三年内,京东自有品牌将着力打造超过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助推制造业品质升级,加速国内优质产能释放;带动工厂销售额增长超600%,产业带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工厂外省销售额占比超85%,产业带优质产品辐射范围更广泛;工厂新品孵化SKU数量增长超800%,产业创新能力加速提升;工厂生产成本降低15%、商品库存周转天数下降30%,推动产业带供应链进一步降本增效。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疫情冲击和全球局势变化下,制造业迫切需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补链、强链成为关键。另一方面,需求侧升级也倒逼供给侧加速改革,制造业的品质变革正在发生。”王笑松表示,只有供应链有韧性、产业链有张力,“制造”成为“质造”,中国工厂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大量的产业带工厂也是中国实体经济的鲜明代表,“实”是他们的烙印,也是他们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的需求——他们期待更为扎实的助力,不仅仅是数字技术能力,更要坚实的供应链等基础设施。作为一家同时具备实体基因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京东正推进链网融合,依托“有责任的供应链”,织起了深度融合的货网、仓网、云网“三网通”体系,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京东自有品牌成立至今,麦格米特等首批入围的工厂交出亮眼成绩单,销售额、新品孵化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和库存周转天数等下降,实现供应链降本增效。接下来,以实助实的京东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倍增的作用,向产业带和工厂提供供应链服务,提高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培

相关问答

京造智能马桶谁代工?

瑞尔特这家公司给很多知名品牌都做过代工,比如:roca、美标、箭牌、恒洁等等,而且他自己也有自己的马桶品牌,但是比起京东来,价格要贵的多了。产品的生产线和...

小米的智能马桶是哪代工?

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代工小米公司是科技公司,并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所以小米马桶是委托代工厂制作的,小米只是品牌方,小米智能马桶是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

怡和智能马桶给谁家代工?

怡和智能马桶给惠达,法恩莎,摩恩,小米,安华,鹰卫浴,骊住品牌代工。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地址位于台州市椒江区海门街道东太和路102号A区...

小米的大白马桶是哪个代工?

大白智能马桶是小米生态链中的自有品牌。先下结论,价格实惠,性价比高,外观简洁,售后的话就比较一般,毕竟互联网品牌,没有门店。所以结论就在上面,下面具...

飞利浦智能马桶盖是谁代工的?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分公司代工的。公司于2012-03-16创建。公司主要办公地点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268号1栋天...

唯艇智能马桶是哪里代工的?

唯艇智能马桶的代工厂家并没有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被披露出来。然而,据一些消息人士透露,唯艇智能马桶的代工厂家可能是位于中国大陆的一家自主研发和生产智能...

京造智能马桶是谁代工的?

瑞尔特京造智能马桶的代工厂是瑞尔特。瑞尔特这个代工厂除了有自己的智能马桶以外,还长期做水件生意,在卫浴领域不算新手,质量上有保障,也不必担心找不到售...

东芝智能马桶是代工还是贴牌?

东芝马桶多为美的贴牌生产,东芝马桶非真正的东芝产品为日系较为著名的品牌之一。东芝公司的所有家电产品都已经打包出售。东芝马桶多为美的贴牌生产,东芝马桶...

九牧马桶是哪家代工?

不是代工九牧的总部是在福建泉州。那边有九牧专门的陶瓷生产基地。而且九牧在国内是最早涉及陶瓷马桶研发的。他们还引入了德国120米超长节能隧道窑进行制作...

小米马桶是哪里代加工的-业百科

小米马桶是哪里代加工的,小米马桶是浙江台州怡和卫浴有限公司代加工的。智能马桶一般指智能坐便器,智能座便器的臀部洗净采用独特涡流旋转气泡式喷嘴,具有按摩效...